三国里的诸葛亮是个能人,能力强到接近于半仙,但终于死了,而且死
的比较早。他是怎么死的呢7比较政治的讲法是,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比较医学的讲法是,过劳死。比较通俗的讲法是,累死的。在感慨英雄气
短的同时,深一层次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累死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还要从刘备说起。刘备也是个能人,但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诸葛亮是完全两个思路。刘备先诸葛而死,但他不是累死的,而
且从他的办事思路来看,也永远不可能是累死的。刘备遇事,考虑的不是
第一步先怎么干,第二步后怎么干,什么细节是成败的关键。那是诸葛亮
的思路,他的思路是谁来干,有了哪几个人这件事就能解决了,他不用去考
虑那几个人会怎么干,甚至事情解决了,刘备都不一定搞明白手下人是怎
么干的。
这是一种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刘备把他手下的人看作是具有特定功
能的模块,虽然这些模块都不是完美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他们
各有特点,完成特定的任务毫无问题。当这些不完美的模块功能恰当地组
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完成个体无法想象的复杂任务。所以当
刘备发现诸葛亮这样能力超强的超级模块的时候,他愿意诸门立雪,他愿
意三顾茅庐。有了这样超级模块,其他的模块都被不同程度的激活了,而
且整合起来更容易。刘备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获得更多的功能模块,如何稳
定这些并不完美的人才,如何组合他们去发挥功能。刘备这种解决问题的
思路,编写电脑程序的软件工程师称之为面向对象。
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超级模块,他考虑问题的思路恰恰是刘备忽略的
那一部分,当然诸葛亮擅长的东西刘备也的确是不懂。诸葛总是能考虑到
事情解决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别纳模的模块想不到的问题,他甚至可以提前预
判洞大缓。锦囊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东西。诸葛不但关注别人是如何完成任务
的,而且对完成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掐指算尽。锦囊就是对关键细节的控
制。所以让诸葛办事大可以放心,不可能会有丝毫的差错。诸葛这种解决
问题的思路,被称为面向过程。
在现代商仿亩业社会里,有一种精明的企业家。他们对产品生产销售的每
一个细节都了若指掌。他们控制所有的环节压缩成本,使利润最大化。他
们手上的资金可能有上亿之巨,其中每一分的来龙去脉都在其掌控之中。
他们是现代社会中忙碌的诸葛亮。企业的规模由小渐大,本质不变,他是
企业的灵魂,一切都围绕在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办公室的时候,他直接用
喊话来指挥,扩张到十家工厂的时候,他通过电话遥控一切。各方的汇报
源源不断,等待他决策的事情越来越多,一天二十五小时也还是远远不够
用的。一手打造均瑶集团的王均瑶可以算是这类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他的
商业集团干脆就直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然而,即使时间再不够用,很多企业家还是要抽出时间来和一些“闲”
人喝喝咖啡,聊聊天。这些“闲”人每天的工作就是读读报纸,看看新闻,约
人聊聊天,了解他所关注的产业,企业家和创业者。他们是投资家,手上的
资金可超百亿,办事的思路很接近刘备。他们未必知道如何去办好企业,
甚至有意去忽略细节,但他们却懂得什么产业的什么样的人可以去创造最
大的利润。他们的工作就是找到这样的人并把钱交给他,然后等待分享成
果。蓝山投资的唐越就是这样的一个“闲”人。北京著名的茉莉餐厅是他
的投资的小项目,冯小刚的新片非诚勿扰也在那里取景。唐越办了这家餐
厅,但他却并不懂得如何去办餐饮,所以连餐厅优雅的名字茉莉,都是由他
的餐厅经理取的。他所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个懂餐饮的合适的人,把餐厅
232
交给他打理,然后经常去喝喝茶,了解实际情况。
唐越,王均瑶,诸葛亮,刘备,他们都是成功的,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证明
了自身的价值,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自古就有,
无所谓好与差,但是存在着适合不适合的差别。
刘备是怎么死的,是他在感情用事的情况下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解决
方案。刘备向来靠招贤纳士,靠组合模块来解决问题,亲自动手他哪里在
行,但兄弟的死让他气血攻心,非要御驾亲征,结果,连命也赔了进去,诸葛
亮匆匆赶来也只能善后。
孔明智谋超群,但事必躬亲,他惯于面向过程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宜
将不宜帅。刘备托孤于他,其实是将他放到了不擅长的位置上去。刘备在
世,人才济济,功能模块甚多,组合起来自由灵活,威力无穷。而到了子L明
时代,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何处无大将。关羽不过贩夫走卒,
张飞不过一介屠夫,跟了刘备皆为上将,诸葛亮也不过一南阳村夫,跟了刘
备竟为军师。刘备死后,蜀中何以至于无屠夫村夫7
高层管理需要面向对象的思路,对待人才该放手处且放手。而诸葛亮
事无巨细,必亲自检点。财政管理方面,精细到二十两银子以上都要申报
审核。手下人办点事情本来已无发挥余地,动不动还要放上几个锦囊,掐
死细节。人事任命方面,他做不到疑人不用,刘备认定不可大用的马谡,他
却心有不甘派去守街亭。他也做不到用人不疑,下级办点事情,他干叮咛
万嘱咐,手下人噤若寒蝉,缩手缩脚,越怕出错越要错。如此这般,就算蜀
中再出个第二个卧龙先生,诸葛亮怕只会多一句“蜀中徒村夫”的感慨。诸
葛亮在帅位,却依旧抱守在将位的老思路,凡事鞠躬尽瘴,终于死而后已。
这样看来诸葛亮为什么会累死和刘备为什么会病死,其实都是同一个
原因,他们在不恰当的时候采用了不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刘备一世成
功,一时失误成千古恨。诸葛亮前半生功成,后半生竞把自己累死,尤令人
扼腕称叹。如果他懂得转变思路,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手诸事于屠夫村夫,
也许他早就可以出川复汉,开个茉莉,悠哉悠哉地喝碗凉茶了!
唉,感慨历史徒悲戚,人生在世不知己。不如学做刘阿斗,乐不思蜀笑
嘻嘻。
不是老死的!是劳碌过度死的!先主刘备逝世后,蜀汉政权岌岌可危,他不仅要袜皮担当祥升北伐重任,还得关心羸弱的蜀汉内政!诸葛亮终究不是铁打的,最终在谨好老忧劳之中病死!
当然不是了。累死的
过劳死,也就是累死的。
54岁病死,居然有人说他英年早逝,蛋疼,不想二三十就死了的三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