魤鱼介绍?
魤鱼在历史上曾经是谜一样存在的淡水鱼,即使翻遍字典,也只会告诉你那是生活在长江深水处的一种古鱼的名字而已。
实际上这是被众多挑剔食客千里追寻的江鲜之一。
在它的排名前面,只有刀鱼、鲥鱼、河豚鱼是普通食客皆知的名鱼。 历史记载 魾、鳠(《尔雅》),魤(《本草拾遗》),懒鱼(《本草图经》),蛔鱼、蜾鱼(《纲目》),白戟鱼(姚可成《食物本草》),阔口鱼(《本经逢原》),白冀(《随息居饮食谱》)。
魤鱼不为人知,其实是因为这家伙太难得了,以前只有它偶尔游到浅水区时渔民才有机会捕捉。 据说美食第一人苏东坡老先生便是有口福品尝过魤鱼,而且是交赞推荐的大V。 当年他在品尝魤鱼后,曾写下《戏作鱼一绝》诗句,专门描绘了魤鱼不同凡响的美味:“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寄予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灵。 ”
外形特征 魤鱼的成鱼与南美著名的亚马逊鲇鱼一样,一般都个头很大,泉鱼一楼水池里的魤鱼,基本上也不会低于10斤的。 两条白白的粗胡须很长,浅绿色的大头和灰白身体,翻转过来,可以看到它的下巴和肚皮是略带粉红色的,宽大的嘴巴里牙齿参差狰狞,相信它的食物无疑都是活物,长成这么大的个子,不知吞噬了多少长江的鱼虾。 长吻鮠体延长,长约25厘米,为体高的5~6倍;
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上下颌上均具锋利的细牙齿数排,肩骨显著突出,位于胸鳍前上方,头顶部多少裸露,侧线平直;背鳍Ⅱ6~7,硬棘后缘有细锯齿;胸鳍刺发达,内缘也有锯齿;臀鳍14~18,无硬刺;
臀鳍前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鳍;全体裸露无鳞,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生活于江河中,多栖于水的底层。 捕食小型鱼类、虾、蟹、螺及水生昆虫等。 产卵期5~6月。 季在有岩石的深水处越冬。
分布长江流域。 烹饪方法 魤鱼的做法,多以砂锅为主,辣味开道,徽派烹饪法的辣味红烧更适合料理魤鱼。 虽然看它的样子,似乎并不太适合一般江鲜经常采用的清蒸,但根据几位厨师朋友的说法,其实简单的清蒸口味也是值得一品的。
魤鱼除了鱼色娇美和肉质鲜嫩外,鱼头更是难得的好食材,特别是嘴角和下颌的皮层尤厚,全是鳖裙那样的胶质肉,无比滑爽鲜美。
与其他鱼头相比,魤鱼头绝对是最高级别的美餐。 魤鱼因为无鳞刺少,吃这种鱼,不需要像对待刀鱼、白鱼那么小心翼翼,张口大快朵颐即可。
银白色扁鱼身有很大大片的鱼鳞。用豆豉清蒸,吃起来很多刺,瑞安人喜欢叫白鱼。这是什么鱼
白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种,一共16种,目前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北部和四川邛海地区,白鱼体形长,头背平直且隆起。眼睛比较大,位于头侧上方。白鱼的个体比较大,最大的可以达到10公斤,肉质白而细嫩,味美不腥,还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等作用。
一、生活环境
1.为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中的鱼类,一般在水体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主要以鱼类为食。
2.为中上层淡水鱼类,栖息于多水草的开阔水体中,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
3.为广布性鱼类之一,长江干流从金沙江到河口、黑龙江、黄河、辽河等干支流及附属湖泊均有分布。
4.全国各大江河均有分布。
二、白鱼的适宜人群
1.白鱼适合大部分的人群,味道鲜美。
2.适宜营养不良,肾炎水肿,病后体虚,消化不良之人食用。
3.支气管哮喘之人,癌症患者,红斑性狼疮者,荨麻疹,淋巴结核以及患有疮疖者忌食。
三、吃法
白鱼清蒸、红烧,或熏或腌均无不可。熏白鱼的做法,用酱油、料酒浸泡,过油炸熟再熏,如能得樟木或松塔来熏更有一种清逸的风味。若在冬天,可多买一些腌好,用鱼糟抹在鱼的两面,入坛封固,不可泄气,放置背阴处所,吃的时候或炸或红烧,冷吃热食均好。
白鱼的味道非常鲜美,是塞外鱼鲜中的上品,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的多吃一点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