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哪些小吃比较出名?大神们帮帮忙?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在《十二道锋味》中,谢霆锋就曾说过这里是美食最多元化的地方,集聚了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多种风格,所以就衍生出各种美食。而不少游客都非常喜欢在大街小巷中寻找各式的美食,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搜罗了新加坡必吃的街头美食。
榴莲冰淇淋
这可是新加坡的网红小吃,尤其是位于乌节路的那一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时尚甜美风的餐厅,这只是简单的小摊贩,3个人,一辆小推车,却风靡整个新加坡。
虾面
虾面是新加坡街角巷头常见的食物,由面条、虾、排骨、肉和浓汤组成,虽然简单,但却深受欢迎。
虾面的面不是我们平常的面,是一种颜色发黄的碱面,比我们国内的碱面味道还要更加重,搭配鲜甜的汤汁,软烂的排骨,鲜嫩的大虾,绝对是让人无法抗拒的美味。
新加坡薄饼
新加坡薄饼是由早起中国移民传入新加坡的,几经发展,创新改良出符合新加坡人口味的薄饼。
一张纤薄的面皮,涂上各种甜辣酱,铺上萝卜、豆芽、生菜、黄瓜丝、花生末、脆面包末,以及独家配置的米面,卷起来切成一段段的,吃上一口,融合各种口味,酸甜咸辣,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菜头粿
菜头粿在新加坡又称作萝卜糕,不过这与广东的萝卜糕有很大的区别,新加坡的萝卜糕是用米粉和白萝卜混合后蒸熟的,切成小块,和蒜、鸡蛋,菜脯一起烹炒,想要甜味的就滴入甜味黑酱油,口感爽滑弹牙。
酿豆腐
新加坡的酿豆腐是从我国的客家酿豆腐衍生出来的,在豆腐中添加鱼馅或者肉馅,配上各种蔬菜,鱼丸,肉丸,粉面等。
有点类似国内的麻辣烫,由客人自主选择有清汤、干拌、叻沙3种口味供客人选择。
其实新加坡的美食又岂止这么多,黑胡椒炒蟹,海南鸡饭,肉骨茶,叻沙等等这些更是世界有名的美食,所以一趟新加坡之旅绝对能让你满载而归。还等什么,赶紧订机票,去吃吧
舌尖上的大马 | 回味无穷的马来西亚国民早餐
回国半年多,我对马来西亚的早餐始终念念不忘,其中最常忆起的便是工作日清早起床赶巴士,途径巴刹吃的回味无穷的极品早餐――Kaya黄油面包+半生熟蛋+咖啡。
与北京的豆浆油条一样,吐司+半生熟蛋+咖啡组合,成为马来西亚随处可见的国民早餐,潜移默化的融入本地人的生活。
据说南洋早期的海南移民“跑洋船”,在船上当侍应生,有些则在洋人和西化的QQ家庭当厨师。他们将西式的饮食料理南洋化,通过海南咖啡店将洋人的早餐转型为中式料理,加以普及化。
这些海南咖啡店起源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单身男人常去吃早餐的地方。二战结束后,好些咖啡店业主放弃业务回家乡,才逐渐由福州人取代。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电视还不普及,这些传统咖啡店成为平民大众聚会交际,边吃早餐边互通资讯的休闲场所。一路延续下来,成为今天南洋独特风味的国民早餐。
Kaya 是一种以椰浆、椰汁、鸡蛋、砂糖、牛油、panda leaf (在东南亚常见的一种香叶,用来煮咖哩、糕饼等,为食物添加一种特别的香浓鲜甜味, 中文翻译作班兰叶) 做成甜甜的酱料,新马人喜用来涂面包吃。
在马来西亚,面包早餐有蒸或烤面包的选择。也有只涂Kaya, 或鸳鸯 (即Kaya 加牛油 ) 的选择。
烤得酥脆的吐司,浓郁的咖椰酱,加上黄油带来的顺滑口感,轻轻咬一口就能感觉到咖椰的香甜和黄油的香味迅速在口腔中融化、四散。在嘴里融化后的是咬碎的土司屑所带来的无尽回味~
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看到端上桌的鸡蛋都会手足无措:这半熟的鸡蛋怎么吃啊?
老实说,我第一次尝试这道早餐时也因半熟鸡蛋略带抗拒和不适应,并没有细细品尝。但不久后我便沉迷其中,深深的爱上了这个鸡蛋顺滑的口感。
通常鸡蛋端上来的时候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师傅已经帮你敲开了的,一种则需要自己用勺子把鸡蛋敲破,再用勺子把鸡蛋里半固态的蛋清和蛋黄挖出来倒在碗里或者杯子里。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适合直接入口。最地道的做法就是根据自己喜好在鸡蛋里加入胡椒粉和黑酱油,然后搅拌,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拿着烤好的吐司面包沾着鸡蛋吃,风味各异。
半生熟蛋的独特之处在于是用「喝」而非用「咬」,而且味道同时混合了蛋白、蛋黄、酱油和胡椒粉,四者所产生的美味化学反应绝对让你没齿难忘!
在南洋,喝咖啡和品茶一样,器具也是有讲究的,须用新马一带特有的陶瓷咖啡杯。这是一种白底绿花的瓷杯,沉甸甸的,和口中的白咖啡一样厚重有分量。瓷杯上的绿花是大红花图样。大红花也叫木槿花,是马来西亚的国花。
初来马来西亚时,第一次听到“大红花”这个名字,立刻联想起上小学时胸前的那朵荣耀,不禁哑然失笑,真的见到了,大红花之艳丽顿时令我明白自己见识浅陋,汗颜不已。
马来西亚传统咖啡会加入炼乳和淡奶,有点类似港式奶茶,所以咖啡豆也需要更深度的烘焙,带有焦香的咖啡豆做出来的南洋老咖啡,才不会被炼乳和淡奶的浓香气息盖住咖啡独有的香味。
有别于国内的西式快餐咖啡店,不插电的纯人力作品,因为相信手工的温度,要醇过机器的汲取。
在马来西亚点咖啡其实是一门学问,我也是用了好久才分清以下名称:
―咖啡加奶:Kopi。
―咖啡加糖: Kopi-O(O就是乌,福建话)。
―浓咖啡加糖:Kopi-O-Gao(Gao就是厚,福建话)。
―咖啡加少量的糖: Kopi-O-Xiu-Dai(Xiu-Dai就是少糖,源自广东话“少底”)。
―咖啡加淡奶:Kopi-C(C就是Carnation Milk,老字号“三花淡奶”)。
用杂糅了方言和马来语的独特方式点咖啡,已经成为咖啡店里不成文的规矩,也是测试一个人有多了解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的好方法。这足以证明传统咖啡在南洋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集合着kaya和黄油香气的吐司,娇嫩欲滴的半生熟鸡蛋,飘香整个马来西亚的南洋咖啡……搭配在一起显得分外和谐,相得益彰。
回忆南洋早餐,它不仅仅满足了我的饥饿需求,更承载了我近三年异乡生活的情感变化。它的背后是人情的牵挂、时间的流转、绵密悠长的历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