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哈尔滨平房区来历?

284 2023-11-03 18:56 admin

平房区位于哈尔滨市南郊。秦以前为古肃慎族活动区域。西汉后期至两晋,肃慎改挹娄属扶余境地。南北朝,挹娄改称勿吉,本地为勿吉人属地。勿吉灭扶余后,形成安车骨部。

公元1115年(辽天庆5年),完颜阿骨打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畔奠都建金。经平房南8公里,自东南向西北开有运粮河,使这里得以兴盛。元代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属奴尔干都司纳邻河卫(拉林河卫)及扈伦部属的乌拉部,清初属宁古塔昂邦章京。

自元、明至清初,这一带历经兵燹战乱和清王朝的封禁政策,已一改昔日繁荣,地广人稀,清廷谓之“闲荒”。公元1756年(清乾隆21年)始,境内再度开发,村落重新兴起。

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后,本地出现满族官屯,为平房设治之始。双城协领衙门继续屯田,以双城堡为中屯,增设左右二屯。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后,设旗垦荒。在平房地区西半部,设置正黄旗、正红旗,辖10个满族屯落(现今只有正黄三屯、四屯属平房区管辖,正黄头屯、二屯、五屯已划归动力区管辖,正红旗各屯已划归南岗区管辖)。

1882年(清光绪八年)前后,清廷视移旗屯垦之兴,破除封建闲荒之策,谕准旗丁招佃汉民代耕,陆续拨给各旗屯以牛、犋、籽种等,各旗屯周围布设窝堡,广开良田,破除满汉民族之隔,形成满汉混居局面。

至清光绪末期,本区域已形成满汉屯落30余个。东北沦陷时期,是平房历史沿革的复杂阶段,也是平房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的历史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为掠夺东北财富,于1932年至1934年,在本区域修筑一段拉滨(吉林拉法--哈尔滨滨江站)铁路,强迫村民迁户。在平房屯南1公里处,设一火车站,命名为平房站。在军事强权统治下,本区域成为哈尔滨南部侵华日军独立的特别军事区。自

1934年起,侵华日军加茂部队(后改为东乡部队,1941年改为731部队)、8372部队先后进驻平房站以北0.5公里和4公里处,强迁5个自然屯,修筑细菌实验厂(对外称防疫给水部)、飞机修理厂、飞机场、驻军营房、家属宿舍和其它军事、生活辅助设施。

至1938年这块秘密军事基地基本建成,对内称第17号军事基地,或称加茂部队、731部队,对外称防疫给水部和平房镇。自此,平房成了世界最庞大的细菌战争研究基地,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残害中华儿女、世界人民的食人魔窟。为加强特区防御,1943年,日本关东军又扩大特别区的范围,把周围的40余村屯(包括在行政区划上属伪双城县管辖的30余个村屯),划入“特别区”范围,设卡、立牌,进行猖狂的军事统治。“特别区”隶属伪香坊区公署和哈市公署双重管辖。“特别区”南至周家车站,北至孙家车站,沿拉滨铁路线间的广阔土地,被世人称之为“六十里地国境线”。

在长达10余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平房人民从未间断过反满抗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生死搏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到中国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的支持,以组织抗日,组织截击、暗杀侵华日军,破坏军事设施,组织被关押的难友越狱、暴动,抵制出劳工、出勤劳奉仕队、出国兵和磨洋工等行动,不断打击和重创侵华日军。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战败宣布投降。罪恶的侵华日军疯狂毁灭罪证,炸毁和破坏了军事基地内外的建筑和设施,平房镇变成一片废墟。1945年8月,苏联红军接管旧平房镇,1946年6月撤走。从此,平房地区回到了祖国怀抱,平房人民获得了新生。1947年至新中国建立前后,平房区域东部归哈市香坊区管辖,西部仍属双城县第四区管辖。1953年11月,平房设区级建制,划为哈市郊区,命名为平房区。1956年,改为市辖城市区至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